“科学”号完成西太平洋科考航次顺利返青

“科学”号缓缓靠泊母港  

    69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完成“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航次”和“雅浦海山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航次”,顺利返回青岛。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李超伦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码头迎接。

 

李超伦副所长等到码头接船 

  本次科学考察46日从青岛出发,历时65天,总航程11200海里。“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航次”历时41天,完成大面综合调查站位67个,回收潜标2套,布放潜标5套,XCTD站位13个,布放Argo浮标7个,抛弃式湍流剖面仪(XMP)剖面观测3次,拍摄影像资料620G项目负责人于非介绍,该航次观测海域水团包括南半球副热带次表层高盐水和中层低盐水、北半球副热带次表层高盐水和中层低盐水、赤道表层低盐水、副热带模态水等水团,观测断面PAC-ST-07纵跨西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海域,35°N潜标正好布放在黑潮延伸体主轴区域,超过1年的温盐流连续观测数据将有助于研究其流速和主轴变化。观测断面PAC-ST07捕捉到三个中尺度涡,30°N25°N潜标正好布放中尺度涡的高发区,超过1年的温盐流连续观测数据将有助于研究该区域的中尺度涡。 

科研人员进行潜标主浮球入水作业

科研人员与深海全水深湍流剖面仪合影

  “雅浦海山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航次”历时21天,沿途开展了重磁、多波束、浅地层剖面、ADCP及多道地震走航观测,海山区电视抓斗取样及海底地震仪(OBS)回收等多学科调查内容,共采集920km多道地震测线,完成5次电视抓斗取样作业,并成功回收6台海底地震仪。航次首席科学家董冬冬介绍,本航次结束后,中科院海洋所在雅浦海山区已累计获得重磁震多波束等地球物理同步测量断面2120km,获得12OBS记录的天然地震数据,实现了对该海区天然地震超过2年的连续观测,同时也获得宝贵的岩石样品数据,数据覆盖了雅浦俯冲带系统的所有重点构造单元,覆盖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这些数据的获取标志着中科院海洋所初步构建起雅浦海山区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观测网络,数据的丰度和精度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利用航次获取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将获得雅浦俯冲带的精细地貌,揭示浅部的沉积层结构和深部壳幔构造特征以及雅浦俯冲带基底岩石的物质组成及来源。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电视抓斗取样作业

  本航次中,“科学”号于516日至20日靠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并顺利完成采购补给任务,这是“科学”号科考船自投入使用以来首次靠泊外港。靠港期间,中国驻密克罗尼西亚大使李杰及大使馆工作人员、援外工作人员代表等到“科学”号进行了参观交流。 

李杰大使与“科学”号全体船队员在波纳佩港合影 

  接下来,“科学”号科考船将进坞维修,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个航次的科学考察任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