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启航执行国家基金委西太开放航次任务

  1015日上午1000,随着一声汽笛声,“科学”号缓缓驶离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新区园区码头,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西太平洋开放航次任务。本航次支撑了31项课题,来自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等10家大学及科研、企事业单位的29名科考队员参加了此次调查研究。中科院海洋所周慧副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刘成龙担任科考队长。 

   

“科学”号驶离科考船码头 

  所长王凡、党委书记王辉、副所长李超伦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码头送行,并对甲板、轮机、实验室等船上部位进行了航前检查,询问了科考队航次的准备情况,鼓励大家再接再厉,预祝航次圆满成功。送船后,党委书记王辉在基建办和驻西海岸园区各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就西海岸新区园区的基建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 

   

所长王凡、党委书记王辉等人巡视检查“科学”号 

   

所长王凡、副所长李超伦等与本航次队员张经院士在船上探讨西太平洋溶解态铅剖面结构问题     

  西太平洋具有复杂多变的环流结构,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关键海区,并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西太平洋也具有复杂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航次将以西太平洋水文过程调查为主,同时也开展对海洋生物生态、化学过程和沉积物的调查研究,为认识西太平洋多尺度环流变异以及气候和环境效应提供观测和基础数据支撑。 

  本航次拟开展西太平洋关键海区强化观测试验,重点对低纬度西边界流系的流量和流速结构进行长时序观测和走航断面观测,取得该海区关键观测数据,揭示低纬度西边界流的结构、变异规律;同时,获取该海域全水深标准深度的水样,采用分子生态学技术手段,以功能群为单位,阐明黑潮传输路径上水体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调查,揭示受西边界流影响西太平洋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分布有何差异等问题。 

  “科学”号预计在1117日完成航次任务后返回青岛母港。 

  / 大科学装置办公室 封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