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NPOCE国际开放科学大会在青岛召开

  58日,由“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Experiment,简称NPOCE)”国际合作计划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开放科学大会在青岛开幕。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十个国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共同研讨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关键科学问题。

胡敦欣院士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首席科学家Wenju Cai教授担任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所长和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Wenju Cai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院士、国际气候变化与可预报性研究计划(CLIVAR国际项目办公室主任Jose Santos教授及中科院海洋所王凡研究员致大会开幕辞。

吴立新院士致辞

Jose Santos教授致辞

王凡研究员致辞

  大会为期三天,共安排了67个报告,包括11个主题报告和23个邀请报告,收到学术海报75份。会议期间,国内外海洋与大气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为主题,围绕西边界流变异规律及其动力学、西太平洋与近海相互作用、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在暖池及ENSO变异中的作用、西太平洋全球气候效应以及西太平洋在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古海洋学中的作用等五个核心主题,进行精彩报告,介绍最新研究进展、正在实施的研究项目和拟开展的研究计划,并提出开展NPOCE国际合作调查研究所面临的研究和技术上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与会代表将在总结NPOCE当前进展的基础上,讨论未来NPOCE国际合作计划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各成员国及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海上联合调查及数据共享方面加强沟通与协作,计划以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为核心,针对深海多尺度动力过程、海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与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交汇区生物多样性等几个主题,通过开展多国协作、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化观测和研究,再一次掀起海洋观测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的热潮,在印太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领域取得若干原创性重大突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Arnold Gordon教授做报告

Scripps海洋研究所Janet Sprintall教授做报告

大会现场

  “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德国、印尼、菲律宾等8个国家19个研究机构参与,目的在于观测、模拟和理解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的变异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以及在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自2010年启动以来,NPOCE计划以西太平洋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观测、机理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在该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的认知能力,中国同欧美及亚太相关国家的国际合作得以深化和加强。该计划的成功发起和实施也标志着我国在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领域的研究实现了从跟踪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