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多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

  1026日至28日,中国海洋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19海洋学术(国际)双年会及海洋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海洋所孙松等完成的“黄东海大型致灾水母生活史及其灾害发生机制”、李言涛等完成的“湛江港钢结构新型包覆防腐与修复技术2项成果荣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李富花等完成的“对虾免疫防御体系的系统解析及应用途径研究”、王鹏等完成的“仿生超滑表面海洋生物污损腐蚀防护机制”荣获二等奖。

颁奖仪式现场

  海洋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奖励办登记,由自然资源部指导、中国科协确认中国海洋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化职能任务首批试点资助工程之一。该奖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海科研单位提供展示科研成果台,发其科学高峰、深潜科学瀚海,积极为建设海洋强国作贡献。2018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10个一等奖项目、28个二等奖项目,此外还有17种图书获评2018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 

  学术双年会同期还举办了“2019国际海洋科学技术装备设备展”。海洋所“科学”号科考船、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定量探测系统、6000米级智能可视化夯击工作平台、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等创新成果亮相展会,受到广泛关注。 

海洋所展位吸引众多参展人员驻足观看

  海洋所获奖项目简介: 

  “黄东海大型致灾水母生活史及其灾害发生机制”:项目以黄东海主要大型致灾水母为研究对象,从水母基础生物学、生态学入手,主要研究灾害水母的生活史策略及其灾害发生机制。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在黄东海致灾水母的爆发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大型致灾水母培养系统平台,详细刻画了3种致灾水母包括海月水母、沙海蜇及白色霞水母的自然生活史模式,系统阐明了影响3种致灾水母生活史的关键控制过程与生态适应策略,揭示了影响3种致灾水母自然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控制因素,查明了黄东海大型致灾水母爆发的驱动内因,为水母灾害研究、风险评估防范、早期预警预测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湛江港钢结构新型包覆防腐与修复技术”:项目针对南海环境腐蚀特点,自主研发了针对浪花飞溅区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和由针对大气区异型结构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防腐寿命均达30年以上。项目技术的研发成功与应用,不仅为海洋浪花飞溅区钢结构和大气区异形钢结构腐蚀这两个防腐行业公认的腐蚀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而且技术包含的锈层自修复成膜联合防腐蚀技术、油水置换技术及原位成膜抗老化技术有望与其它防护技术结合,促进相关防腐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获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与经济效益提升。 

  “对虾免疫防御体系的系统解析及应用途径研究”:项目围绕对虾体液免疫、免疫稳态等免疫防御体系及其应用途径开展深入研究,率先利用组学技术研究了对虾对细菌或病毒感染应答的重要基因或蛋白,为系统了解对虾对病原感染应答的分子机制奠定重要基础;在对虾中系统分析了对病原感染应答的重要模式识别分子、信号转导分子、免疫效应分子以及对虾抗氧化物酶、热休克蛋白的基因特征和表达模式,分析了不同基因在对虾免疫中的功能,丰富了对虾先天免疫的基础知识;系统总结了对虾体液免疫研究的新进展,初步勾勒出对虾体液免疫较完整的框架体系,为对虾的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仿生超滑表面海洋生物污损腐蚀防护机制项目针对海洋生物污损腐蚀问题,以自然界猪笼草囊表面为借鉴,开发了一系列仿生超滑表面制备技术,揭示了仿生超滑表面海洋生物污损腐蚀防护机制,剖析了仿生超滑表面特征与性能间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丰富了海洋腐蚀防护理论,仿生超滑表面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基于仿生超滑表面的海洋生物污损腐蚀防护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