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号”“创新二”号起航执行2019年“健康海洋”秋季联合航次

  1114日下午,“科学三号”和“创新二”号科考船从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码头出发,分别赴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执行中科院海洋科学考察船队2019年“健康海洋”秋季联合航次科考任务,计划1130日返回青岛。中科院海洋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毕伟及科考船运管中心人员到码头送行。 

“科学三号”科考船起航

  本航次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南京土壤所、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30余名科考队员。航次聚焦南黄海海域7个标准调查断面、49个调查站位及长江口海域2个标准调查断面、24个调查站位,同步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学科综合性调查,通过长期持续的观测深入认识中国近海物理、地质及生态环境变化规律与机制,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海洋科技支撑。 

  “健康海洋”联合航次由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面向全国涉海科研教育单位和科学家开放共享,旨在通过共享航次实施,大力推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高效共享,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共管、共用、专业运行的管理模式。

“创新二号”科考船起航

  黄海是半封闭的陆架边缘浅海,是我国东部陆架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受东亚季风影响,黄海海洋环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形成特有的海洋现象与过程。与冬季黄海暖流和夏季黄海冷水团相伴的温、盐分布与环流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营养盐循环、生物种群与群落结构变化、关键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近海沉积物输运动力过程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海洋环境响应过程与机制研究等构成了该区域海洋学的研究主线。开展以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多学科综合调查与交叉研究,是推进黄海区域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长江是流入西北太平洋的最大河流,对河口区环境具有显著影响,经由长江携带输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区形成最大浑浊带,入海后形成长江冲淡水能够扩展到河口邻近海域,直接影响着岸线与水下三角洲的淤蚀变化、河口区环境和污染状况,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渔业资源等。除长江径流及其输运的物质之外,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还受到来自外海的台湾暖流的显著影响,环境条件十分复杂。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对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演变机制和趋势仍缺乏深入认识,这主要受制于长期连续科学观测资料的缺乏,需要开展长期连续观测和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研究结果,为政府的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政策咨询建议。 

 

  通讯员:张丽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