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自主研发的“琅琊”海洋大模型发布

2024年12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首届“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琅琊论坛(2024)”在青岛市古镇口成功召开。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海洋科学研究”展开,同时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琅琊”(LangYa)海洋大模型1.0。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张人禾、陈大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君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蔡文炬出席,来自国内3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管洪涛、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褚大伟致词,所务委员汪嘉宁主持会议。

现场照片

王凡指出“琅琊”海洋大模型1.0的发布是海洋研究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与海洋科学交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海洋预报技术在国际上取得新的突破。“琅琊”取词《辞海》,意指质地细腻、晶莹剔透如玉石般的珍贵宝物,象征着海洋大模型的珍贵与卓越。历史上,本次论坛所在地,古镇口南侧的琅琊台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根源,承载了观测星象、历象日月星辰等预报职责。此次论坛发布的海洋大模型取名“琅琊”,与海洋大模型在现代海洋学领域所承载的使命不谋而合。

王凡讲话

管洪涛表示,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成功发布将为青岛乃至全国的海洋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青岛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的高水平建设。近年来,青岛作为沿海重要的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城市,始终把海洋事业和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未来,青岛市将继续加大对海洋大模型的支持力度,优化科研环境,完善产业链条,为海洋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保障。

管洪涛讲话

褚大伟结合海洋科学的前沿动态与挑战,强调了“琅琊”大模型的发布不仅是科研进展的标志,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科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突破。

“琅琊”海洋大模型研发团队负责人李晓峰研究员就研发历程与技术亮点进行了详细汇报。“琅琊”系列海洋大模型1.0版本已经实现对全球海洋状态变量的中短期高精度预报,显著提升了全球海洋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对极端天气、海洋灾害等复杂海洋现象的预报能力,为全球海洋科研和应用领域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

李晓峰介绍“琅琊”海洋大模型研发历程

“琅琊”海洋大模型发布现场

院士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琅琊”海洋大模型1.0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琅琊海洋大模型1.0技术攻克了全球海洋状态预报的卡脖子难题,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状态变量监测与预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极端天气预报等领域提供重要技术变革。

郭华东、张人禾、蔡文炬院士现场点评

“琅琊”发布后, “羲和”、“伏羲”、“风乌”、“波塞冬”等多个大模型研发团队相继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就海洋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人工智能与海洋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推动了各方的进一步合作与技术共享,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海洋学的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