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轮2501航次“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开展“建成科技强国,时不我待”系列活动

近日,正在执行海上科考任务的 “科学”轮2501航次“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建成科技强国、时不我待”系列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精神、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海上思政课系列活动,将“大思政课”贯穿航次调查工作一线;开展“海上学术大讲堂”系列活动,创造海洋科学研究思维碰撞平台,激发“科学”轮航次全体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建成科技强国,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奋勇前进。

图 “科学”轮在西太进行2501航次调查作业

找准方向,坚定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科学”轮“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组织学习活动,临时党支部书记、船长梁喜祥带领党员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624日出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精神、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使航次党员深刻认识到从国家党中央建成科技强国战略,到中国科学院坚实抢占科技制高点,再到海洋研究所如何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的工作部署。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与会党员纷纷发表个人理解: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树雄心、立壮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奋贡献力量。

图 “科学”轮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大会

坚定思想,以“大思政课”方式加强思政教育

科学”轮“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加强出海队员思政教育。临时党支部书记、船长梁喜祥做了《劈波斩浪七十载,栉风沐雨创辉煌》——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70年历史的主题报告,讲述海洋研究所科考船运管中心从1956年成立至今的历史变迁、各时期的旗舰科考船特征、老一代科学家海上调查的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精神及七十年来海洋所在海洋研究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临时党支部委员、实验室主任孙宇峰做了《发展大科学设施,建设科技强国》报告,阐述了国家发展大科学装置的意义和现在大科学装置的功能分布,对“科学”轮作为国家大科学装置从立项、建造、交付及近13年运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科学”轮团队作为大科学装置的技术支撑体系的一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大副江旭在驾驶台向科考队员讲解甲板部团队在科考调查支撑、生活服务方面的工作及航海知识。临时党支部委员、轮机长孙宗强为科考队员讲解轮机部团队在动力保障方面的工作,并带领大家深入机舱体会船员工作的艰辛与坚守。

通过一系列海上思政课,出海队员对国家大科学设施、科考船运管中心、“科学”轮各个部门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老一代海洋科学家的开拓创新精神有更深体会,并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建成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图 临时党支部委员孙宗强在集控室为队员讲解轮机部工作

脚踏实地,奋勇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

科学”轮“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精心策划组织多次海上大讲堂活动。航次首席科学家张志祥副研究员做了《西太潜标建设与应用》报告,深入讲解近十年西太平洋潜标观测建设成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海洋研究所博士后曹智勇做了《卡洛琳峡谷底边界层的水文结构特点》,利用“科学”轮2304航次布放Lander采集数据分析峡谷地带底边阶层水文结构特点。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褚礼轩做了《东中国海一氧化碳的失控分布和迁移转化》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研究生翟键做了《东印度洋微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报告、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付立涛做了《河口微型鞭毛虫的分布于摄食》报告、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刘禹琦做了《海洋中浮游植物和硝化微生物受到下行控制》报告,并分别讲了自己在本航次中的作业内容和相关研究进展。

海上大讲堂活动现场,大家打破学科壁垒、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对报告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出谋划策、分享心得。通过活动出海队员拓展了科学视野,对自己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也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体现了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思想品质和奋勇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的坚定信心。

图 科考队员付立涛做研究报告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在“科学”轮2501航次“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的坚强保障下,航次工作开展顺利、海上生活服务周到、船舶安全保障有力。“科学”轮全体人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建成科技强国、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奋勇前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