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国重器为基,传科学家精神之魂--“科学”轮2506航次“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开展海上思政教育系列活动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轮“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组织全体青年学生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8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2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其他青年科研人员参加活动。活动以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与专题讲堂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了解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历程,传承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党建与思政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海洋科研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了解大国重器,赋能思政教育实践

科学”轮作为我国海洋科考领域的核心平台,是体现国家科技实力与海洋探索能力的重要载体。临时党支部组织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走进船舶各部门,开展沉浸式学习。二副孙龙飞在驾驶台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设备操作与维护流程,强调航海安全与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大管轮潘广磊在集控室结合动力系统原理,生动阐释了船舶运行的“心脏”机制;船载实验室主任王传波聚焦高精度水质分析仪、先进生物采样设备等进行实操演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设备性能与应用场景。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对“科学”轮有了全方位认识,深刻感受到我国海洋科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作为海洋科研工作者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传承科学家精神,点亮科研之路

科学”轮海上大讲堂上,首席科学家王庆业以《学习老科学家精神,踏实做好科研工作》为题作了精彩分享。他结合船舱内的现代化观测设备,回顾胡敦欣院士在艰苦条件下凭借手工记录、克服台风与设备故障,用3年时间验证“棉兰老潜流”和“东海冷涡”的科研历程,强调了老一辈科学家顽强拼搏、坚守初心的精神品质。在谈到严谨治学时,他分享了胡院士师从毛汉礼先生专注钻研、自学英语的生动事例,并提醒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即使身处‘科学’轮这样的先进平台,但‘数据留痕、误差标注’的严谨态度也绝不能丢。”他勉励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帆,借重器之力守好科研初心。

凝聚思想共识,培育青年海洋科技人才

此次思政教育课堂,推动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实现了从思想共鸣到行动共识的深度跨越。通过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科技魅力到深入了解科学家精神,全体队员们既拓宽了视野,更完成了思想升华。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投身科研的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努力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实现新突破。

未来,“科学”轮“海上堡垒”临时党支部将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深化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开展,着力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海洋科技人才,为我国海洋事业筑牢人才根基、汇聚智力支持,助力“科学”轮剑指更广阔的深蓝。

/ 文 孙龙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