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科研人员编撰的《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新正课题组联合国内5家单位共30多位底栖生物学者历时8年编撰完成的《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两部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计划由10部专著组成的《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多样性丛书》的前两部。 

  《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结合国内外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近海常见底栖动物分类体系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18个门共771个科常见海洋底栖动物。其中的动物门(类)包括:多孔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头吻动物(含动吻动物和曳鳃动物)、内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星虫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该专著总结了中国海域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从门到科的各级分类单元,编写了各分类单元的检索表。《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则收录了我国近海常见的18个底栖动物门类共计4585个物种。每个种均有中文名称、学名、国内外分布等信息,同时还列举了一些物种的同物异名。 

  两部专著基本涵盖了我国常见的底栖动物种类,特别是规范了国内海洋底栖生物名称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引导海洋生物学者准确鉴别底栖海洋动物种类,厘清常见海洋底栖物种的分类学地位,梳理国内海洋底栖生物分类学名词术语,是一部海洋底栖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的实用工具书,专著成果可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两部专著的出版汇集了编写者多年的研究积累,凝结了我国海洋底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几辈人的劳动成果。其出版得到了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近海常见底栖动物分类鉴定与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201505004)”等项目的资助,李新正研究员和甘志彬副研究员为两部专著的主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