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在南极海区纤毛虫对不同水团的指示、生境划分及对全球变暖响应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南极周边海区(南大洋)是对全球变暖响应最迅速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主要面临着海水温度升高、海冰覆盖减少、风应力加强等威胁,并且这些变化已导致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浮游纤毛虫(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具有纤毛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由砂壳纤毛虫和无壳纤毛虫组成,是链接海洋微食物网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纤毛虫对环境变化响应迅速,适宜环境能快速繁殖并建立种群,不同水团中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可作为水团指示生物。已有研究表明,中大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在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下,趋向于南向分布。浮游纤毛虫处于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中间环节,其在南极海域对南大洋变暖的响应仍属空白,同时关于其作为不同水团的指示种及砂壳纤毛虫的生境划分等亟需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武昌课题组对中国第三十七次南极科学考察航次中各站位的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团队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的全水深垂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发现100 米以深水层是其丰度和生物量锐减的水层;砂壳纤毛虫在不同水团中的组成差异显著,可作为水团的指示种。研究首次对南大洋海域所有砂壳纤毛虫的生境进行划分,找到了其最适生存区和死亡区,今后各种类的生境变化可作为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还发现,环境因子对浮游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发现浮游纤毛虫的粒级正在趋向于小型化,部分砂壳纤毛虫种类分布区南移,表明该海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也正在受到全球变暖的显著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浮游纤毛虫(尤其是砂壳纤毛虫)可作为南大洋不同水团的指示种,同时首次展示所有砂壳纤毛虫种类的生境划分,这对今后指示和预测北冰洋浮游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南极周边海区中浮游纤毛虫在不同水团中的群落组成、砂壳纤毛虫的生境划分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I,最适生存区;II,可生存区;III,不宜生存区;IV,死亡区;TA,过渡区域

    

  上述成果近期由王超锋等在海洋生态学领域国际TOP学术期刊Progress in Oceanography中发表,相关研究得到南大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相关文章及链接: 

  1. Wang, C.F., Wang, X.Y., Wei, Y.Y., Guo, G.J., Li, H.B., Wan, A.Y., Zhang, W.C. 2023. Pelagic ciliate (Ciliophora) communiti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Bioindicator to water mass, habitat suitability classification and potential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216, 103081 doi:10.1016/j.pocean.2023.10308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