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研究揭示扇贝体内链状裸甲藻毒素的代谢特征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海洋甲藻产生的一类高活性神经毒素,能够在贝类体内累积,威胁人类健康与海洋生态安全。我国近海曾多次发生麻痹性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事件。链状裸甲藻毒素(GC toxin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麻痹性贝类毒素组分,具有脂溶性特征,明显有别于其它水溶性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组分。目前,对于GC毒素在海产贝类中的代谢过程和毒性效应仍缺乏深入了解。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仁成研究员带领有害藻华与海洋生态安全研究团队,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链状裸甲藻毒素在海湾扇贝体内的累积、转化和排出等生物代谢过程。研究发现,海湾扇贝摄入产毒链状裸甲藻后,其闭壳肌毒素含量及毒性异常升高,实验6天内扇贝闭壳肌的毒性即可超过海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食用安全标准。通过组织间毒素分配模型分析发现,扇贝摄食链状裸甲藻后,其内脏团向闭壳肌的毒素转运效率很高,这导致了闭壳肌中毒素的累积现象。这一现象在以往研究中从未报道,推测与链状裸甲藻所产生的GC毒素有关。研究还发现,进入贝类体内的GC毒素能够通过酶促水解,快速转化为脱氨甲酰基类毒素,也有可能对扇贝毒性带来影响。研究表明,GC毒素活跃参与扇贝体内毒素的分配和转化过程,对链状裸甲藻导致麻痹性贝毒中毒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揭示了GC毒素在贝类中的主要代谢途径,拓展了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代谢过程的认识,也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Q1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林卓如博士,通讯作者为于仁成研究员。该研究由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计划等联合资助。
论文出处:
Lin Z R,Geng H X,Yu R C. Potential roles of hydroxybenzoate 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in modulating toxin biokinetics in scallop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24: 133896.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3896
GC毒素参与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组织间分配和酶促水解转化过程示意图
附件下载: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