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导致复合风雨事件向极地迁移加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团队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导致复合风雨事件向极地迁移加强,成果发表于Nature-index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个极端事件时空交织叠加的复合事件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其变化、影响与风险防控是气候变化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防灾减灾的重大挑战。复合风雨事件,亦即“狂风暴雨”事件,影响海陆交通运输安全,加速基础设施和建筑损坏,危及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当前对复合风雨事件未来预估变化、驱动机理及不确定性的理解却极为有限,制约了有关未来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认知和适应行动的实施。

本研究基于13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历史试验、SSP245和SSP585情景模拟试验,每个模式3个集合样本)与ERA5再分析数据的日降雨和日风速,诊断发现多模式历史试验集合中值结果能较为理想地刻画全球复合风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气候态特征。进一步预估发现,SSP245和SSP585情景下未来全球复合风雨事件将向极地迁移加强,主要表现为:发生频率在南北半球50°以上高纬度区域显著增多,而副热带区域显著减少;事件强度在全球陆地范围内普遍增强,在SSP585高排放情景下尤为显著(图1)。基于归因敏感性试验分析发现,复合风雨频率和强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极端降水的变化引起的。此外,基于“故事线”(storyline)分析方法发现,在区域层面上,模型结构性差异导致的极端风或极端降雨等驱动因子的变化,是复合风雨事件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21世纪末期(2071-2100)复合风雨事件(a-b)频率、(d-e)强度和(g-h)持续时间的多模式集合中值预估变化,参考期为1961-1990,第一二列分别代表SSP245和SSP585情景结果;(c, f, i)分别为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的全球纬向平均预估变化。打点区域代表变化显著区域。

研究提供了有关气候变暖背景下复合型风雨事件的新认知,基于气候故事线的区域预估不确定性分析,可为制定更稳健的区域适应策略提供科学指导,对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李德磊特聘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Emanuele Bevacqua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UFZ的Jakob Zscheischler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陈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员、齐继峰研究员、朱聿超特聘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冯建龙副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Mandy Freund博士。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泰山学者等项目联合资助。

相关论文:

Li, D., Zscheischler, J., Chen, Y., Yin, B., et al., (2024). Intensification and Poleward Shift of Compound Wind and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a Warmer Climate, Geophys. Res. Lett., 51, e2024GL110135, https://doi.org/10.1029/2024GL110135. 

Li, D., Chen, Y., Messmer, M., Zhu, Y., Feng, J., Yin. B., & Bevacqua, E., (2022). Compound wind and precipitation extremes across the Indo-Pacific: climatology, variability and drivers. Geophys. Res. Lett., 49, e2022GL098594.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