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对微塑料的垂直迁移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海洋所科研人员在底栖动物对微塑料的垂直迁移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科学院1区,IF=12.2)发表。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微塑料的垂直迁移是其在海洋中分布和归趋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生物作用下的垂直迁移尤为重要。微塑料被底栖动物摄食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目前在底栖动物对于微塑料在沉积物中垂直分布的作用方面,相关研究仍然较少。
本研究选取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中模拟了蛤仔的生物扰动作用下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塑料微珠(规格为 200 μm)在沉积物中迁移的现象。研究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在暴露于环境浓度相关的 PS 微珠中时,表现出了延长适应环境的时间的行为,但随后的掘穴行为(含埋栖率和掘穴速度)并未受到影响。经过14天的微塑料暴露,蛤仔的条件指数、清滤率和耗氧率也未表现出显著的胁迫性影响。在生物扰动作用下,微塑料可以迅速被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沉积物中(沉积物表层以下6-8 cm处)。通过分析生物扰动对微塑料的迁移机制,研究发现,蛤仔的掘穴、移动及摄食等行为均会对微塑料的垂直迁移产生影响。
结果表明,在菲律宾蛤仔未受到微塑料暴露的胁迫性影响时,其生物扰动行为会促进微塑料在沉积物中的垂向迁移,同时也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基于生物的管理策略可能是减轻海水中微塑料污染的一种更为环保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张康宁为论文第一作者,孙晓霞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科学伙伴计划等项目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
Zhang K.,Zheng S.,Zhao C.,Liang J.,Sun X.,2024. Bioturbation effects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buried bivalves after exposure to microplastic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484(3):136765. DOI: 10.1016/j.jhazmat.2024.136765
附件下载: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