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入侵治理成效显著 本土海草自然恢复 山东示范区四年未出现互花米草
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科研团队摸清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分布现状与入侵机制,提出滩涂高程是互花米草向陆扩张的主要限制因子。种子的有性繁殖在远距离扩散中起主要作用,而新入侵的孤立互花米草斑块主要依靠根茎的无性繁殖扩展。团队探索建立了不同潮滩位的互花米草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包括贴地刈割、“刈割﹢翻耕”“刈割﹢梯田式围淹”等方法。(刈割,割草)
“该技术体系以物理防治为主,对环境扰动小,治理后有利于本土物种恢复。团队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成本低,治理效果好,不同方法的一次性灭草效果均超过90%。”海洋大科学中心研究员韩广轩介绍。
团队研发了潮间带简易高效的生态围堰工程技术,并开展机械化工程治理实践,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建立了100亩互花米草治理示范区,推广治理面积2000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0年11月12日 5版)
附件下载: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