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青岛海草床如何重新铺上

  “目前,青岛海域实际存有的海草床,面积仅剩10公顷左右,大部分是斑块状存在的状态,能够连成片的并不多,最大的也只有三四公顷……”被誉为“海底草原”的海草床,和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地球上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的乐园和孕育的产床。7月4日,记者采访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周毅团队了解到,他们去年再对全国沿海海草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的时候发现,青岛的海草床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全国有不少地区比如烟台、东营、威海等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海草修复项目。青岛目前有不少小规模的试点调查,但大面积的海草床修复项目暂未开启。同时,他也呼吁,海草的种植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合理建立海草床保护区,人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守住珍贵的“海底草原”。

  海草床是指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一般认为,海草群落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时被称为海草床。其实,海草的种类有很多,在中国就有4科9属16种。在青岛地区,主要是大叶藻和日本鳗草这两类比较常见。

  此前,青岛的海岸线上也有着广泛分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些地方此前有不少海草房就是很好的例证。

  “有大片海草床的地方,你能看到鱼蟹畅游其中。”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草研究专家周毅说,海草床的生态价值其实用“海底森林”来形容比较形象。在这片“海底森林”里,海洋生物就比较丰富。

  近些年,受海洋开发以及环境变化等影响,我国海草床退化情况比较严重。关于海草床的详细研究,近几年才比较多。周毅说,他们在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翻遍了以前的资料。当时,由于海草分布很普遍,科研人员只是记录了取样点,标明在哪些区域发现了何种海草。具体的面积大小等,并没有相关的记录。

  他们只能根据这些记录,再次对有海草床出现的区域进行调查,有不少地方已经难觅海草的踪迹。比如胶州湾区域,他们所的科研人员就发现了三四处大面积的海草床分布。他们根据这些记录再次寻找,只能找到零星的海草。

  周毅说,青岛海草床的退化情况,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是,他们去年对全国的海草床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海草床的退化情况比较严重,超过80%已经没有了。尤其是像一些大片的海草床,比如莱州湾据记录有1300多公顷。退潮的时候,整片海滩如同草原一样蔚为壮观。

  那么青岛的海草床情况如何,都分布在哪些区域?周毅介绍说,从全国的调研情况来看,总体的退化程度超过80%。结合海岸线的环境、水质条件等综合判断,青岛地区的情况也类似。

  目前,青岛的海草床多是斑块状分布,没有成片的“草原”。浮山湾、汇泉湾、栈桥等海岸线上,都有零星分布,面积都不大。栈桥附近的面积稍微大一些,赶上退大潮不少市民也能看到,面积1公顷左右。其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唐岛湾、龙湾等区域面积稍微大一些,但是海草多为簇状存在,中间多有裸露区域。如果排除这些面积,实际的面积也就六七公顷,这已经算是目前青岛地区面积最大的海草床了。

  在前期的摸底调查中,他们通过声呐设备以及潜水员观测等途径,发现青岛地区的现存海草床,总面积仅为10公顷左右。不少原先海草丰茂的地方,已经难觅踪迹,海草床的修复也成为一个亟需提上日程的课题。

  试点种草>>> 

  大面积修复尚未开启

  除了是海洋生物的乐园,海草床还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其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海草床的重要性,日渐为人所重视。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已经开始了海草床修复的热潮。其中,山东荣成的东楮岛、天鹅湖,东营等地区,都有大规模的海草床恢复项目。而且,在青的科研机构都提供了巨大的科研力量,比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在青科研机构,均有专门的团队展开研究。

  周毅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海草的退化机制、保护修复及生态利用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以长江为分界线,北方的地方更适合种海草,而南方地区更适合种红树林。青岛地区海底修复的试点,都是以小面积的试验为主,并没有大面积的修复工程。”那么多大的面积才算大?周毅说,至少得20公顷以上,一般情况下都超过50公顷。

  为何青岛地区大面积的海草床修复工程较少?周毅说,这里面也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海草是一种统称,实际上有很多类。在青岛地区主要有三种海草,第一种是鳗草,也就是俗称的大叶藻。它们生活在潮间带的中下游位置。大叶藻成年以后,最高能长到两米左右。因为体型大,所以一般生活在潮间带的中下游,这样才不至于退潮的时候长时间裸露在外,导致被晒干。它们一般生长在泥沙地里,并且水质较好、光照也必须充足的海域。另外,它们也不适合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海域,所以一般出现在港湾海域或者小岛背海的一面。

  什么是潮间带?周毅告诉记者,涨满潮和最低潮之间海岸线的地带,就被称为潮间带。青岛地区的潮间带,一般只有100米到200米之间,并不算是太宽阔。另外,他们也研究过青岛的海岛,并没有太多狭长形状能够抵御海浪的类型。因此,从客观上而言,青岛地区并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大面积修复地点。

  除了大叶藻,还有一种海草叫做日本鳗草。这类海草只有20厘米左右,生长在潮间带的中上游,对水质以及光照的要求低一些。同样,并不宽阔的潮间带,限制了它们的生长空间。

  未来可期>>> 

  胶州湾唐岛湾海草复生潜力大

  对于青岛而言,消失的海草床如何修复,未来潜力有多大?7月5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南海支路上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海草实验室。

  关于海草种植,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周毅牵头制定的《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国家标准。

  在这个标准里,对于海草床的修复流程以及技术等,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这部标准中提出,海草床应当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对于受损较轻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宜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措施;对于受损比较严重的海草床生态系统,宜采用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取人工修复措施修复退化的海草群落,进而依靠自然恢复力使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  

  周毅说,海底修复首先要调查清楚哪些地方适合种,种什么草成活率高。根据鳗草生长的环境以及水质的要求,周毅团队对青岛的所有海岸线都进行了调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最有可能进行较大面积种植的区域,主要是唐岛湾和胶州湾。 

  虽然在浮山湾、汇泉湾、栈桥等海域,均发现了海草。但是,这些地方的潮间带并不宽阔,难以形成较大面积的海草床。在西海岸新区的琅琊台龙湾发现了很大面积的海草床,其实跟当地水质条件的提升密不可分。让人无奈的是这片海域比较开阔,直接面对着海浪的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叶藻这类海草的继续生长。 

  但唐岛湾则不同,这里的潮间带相对宽阔,再加上风浪较小,适合大叶藻的生长。此外,胶州湾在每次退潮以后,也会有非常宽阔的潮间带,同样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环境。只是,这里很多滩涂比较浅,加上养殖区域比较多,涨潮以后水质相对浑浊。仅从目前看,胶州湾海域可能更适合日本鳗草。 

  “目前我们还在调研阶段,具体要进行可行性试验以后才能确定。”周毅说,现在海草床的修复是国内的一个热点,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比较忙。而且,跟陆地上的林木修复相比,海底修复的检测要复杂很多。青岛地区具体会有多大的规模,他们要调研清楚以后才能确定。对于未来的潜力,他们抱有积极的态度。

  守护海草床需要全民参与>>> 

  海草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毅建议,青岛首先应该利用本地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大对海草床资源的研究,特别是要集中力量针对海草床的退化现状和生境特征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同时,还应当加快制定海草床恢复和重建规划,实施海草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沿海的海底森林。 

  但是,在裸露的海底种上海草,只是最基础的第一步。种下的海草如何成活,如何让它们发展壮大,更需要一个系统的治理。 

  作为海草修复的研究专家,也是青岛市政协委员,周毅对海草床的修复多次提出建议。“以栈桥附近为例,这里是青岛为数不多的海草床面积较大的区域。退大潮的时候,就可能看到一片海草床,里面的蛤蜊、海螺、小螃蟹等非常丰富。即便退潮的时间是晚上,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赶海。”周毅表示,市民们直接在海草床里搜寻各类海货,不仅破坏了海草床,翻起来的泥沙也会在涨潮的时候,导致水质变得浑浊。对于大叶藻而言,浑浊的水质直接降低了透光度,对海草产生了影响。 

  同时,类似的拖网船在作业的时候,也会对海草床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它们经过这些海域的时候,甚至能将海草连根拔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加上海岸线上养殖池塘较多,直接减少了潮间带的面积,也造成了海草床的减少。 

  海底种草不容易,工作人员需要潜入水中,才能将海草种植下去。但是,能影响它们的因素却有很多。鉴于海草床保护工作的迫切性、复杂性和立法的薄弱情况,周毅表示,应当建立海草保护管理体系,合理规划出海草保护区。如以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等为代表的海草床保护区;在这里分布的鳗草、丛生鳗草和红须根虾形草都是我国温带海域海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在这些区域内,禁止围填海、拖网作业等人类活动对海草床的破坏。保护区的设立不仅能遏制海草系统受损的趋势,同时也将增加一个生态旅游景观。 

  另外,海草床的保护和修复还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项目,只有人人都提高认识,加入到公益保护的队伍中,才能真正实现海草床的良性发展,慢慢地从一簇小草,长成一片草原。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摸清家底>>> 

  海草床仅存10公顷左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