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观测分会“海洋科学考察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近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观测分会“海洋科学考察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顺利举办,来自全国海洋观测研究领域的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近100名代表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论坛。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非研究员,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李民研究员主持论坛。
海洋观测分会理事长于非致辞
于非在致辞中向各位理事及会员多年来对分会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海洋调查装备的引进和研发数量显著增加,调查装备的运维和管理亟需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保障;本次论坛着重聚焦科学考察船、海洋调查装备、海洋观测技术和数据质量控制等议题,为提高海洋观测水平和数据质量,提升海洋科学考察船与海洋调查装备运维及研发水平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特邀报告现场
特邀报告环节,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刘保华研究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十年”为题总结了共享航次计划十年搭建开放平台和四年探索管理创新的经验,同时对项目管理办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共享航次计划进行了展望。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罗续业研究员针对我国海洋观测装备“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小件进行了报告,指出“卡脖子”技术提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上海交通大学连琏教授以“海马系列ROV技术及应用”为题,系统介绍了“海马”系列ROV的技术发展及科研应用效果,总结了海马团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特色。厦门大学王海黎教授以“欧美国家最新科考船建造项目-33届IRSO大会简报”为题,详细介绍了IRSO2022年会7艘新船的功能和特性,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科考船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今后的新船建造项目提供了借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吴刚研究员以“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的设计提升”为题,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科考船的能力现状,指出我国海洋科考船的设计难点,最后从声学环境、空间环境、电磁环境和空气环境等方面总结了科考船设计提升的几项关键技术。于非理事长以“深海探测的传感器需求”为题作报告,深入介绍了深海探测装备及深海温度、盐度变化范围和精度需求,总结了深海探测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并对深海温盐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雷溪高级船长针对“科学”号科考船深海探索实践进行了报告,回顾了“科学”号十年来的光辉印记,分享了“科学”号专业化的运维管理团队和标准规范体制,最后提出几点关于科考船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代表线上参会画面
专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调查数据资料质量控制、科考船和探测装备运维及技术研发等展开交流。孙建平教授、丁忠军正高级工程师、吴永亭正高级工程师、朱永灵研究员、葛人峰高级工程师、张斌高级工程师、龚旭东高级工程师、周文早高级工程师分别以“温度计量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进展”“蛟龙号及载人深潜观测技术发展展望”“海洋一所科考船运维管理现状及展望”“海洋观测技术在大洋号上的探索与实践”“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放共享航次调查资料质量控制”“海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产品研发”“提高CTD数据质量的方法及措施”“发现号水下缆控潜器的科学应用”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科学考察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观测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协办。论坛覆盖范围广、报告内容深、研讨问题精,对推动我国海洋调查装备、观测技术、数据质量、调查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图 周文正
附件下载: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