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多位博士后在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多位博士后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其中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王朝刚和刘新雨分获“揭榜领题——海洋开发与应用”赛道金奖和银奖,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王充与赵美华分获“揭榜领题——海洋开发与应用”赛道铜奖。
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以“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为主题,旨在聚焦博士后青年人才引育、推动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本次大赛围绕“揭榜领题”与“创业”两大赛制,吸引了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上千支团队同台竞技。
王朝刚获大赛金奖的参赛项目是“牡蛎牛磺酸性状形成遗传机制解析及良种创制”。牛磺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近年来被广泛报道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抗衰老和增强癌症治疗等功效。已有研究显示牛磺酸在牡蛎等海洋生物中含量很高,并作为热保护渗透调节剂参与热耐受性提升。针对牡蛎牛磺酸性状的遗传改良是创造优质优抗“双优”牡蛎新种质的重要途径。王朝刚的参赛项目拟利用长牡蛎和福建牡蛎比较体系,通过遗传定位解析牛磺酸性状形成及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挖掘主效基因及相关遗传变异,基于分子模块辅助选育策略实现牛磺酸性状的精准育种和快速改良,相关研究成果有望为山东牡蛎产业底盘品种长牡蛎提质增效提供种质支撑。
刘新雨获大赛银奖的参赛项目是“贝壳发育区关键细胞类群在贝壳钙化中的功能解析”。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器官,具有保护和支撑身体、辅助运动等重要功能。软体动物贝壳形成机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对理解动物发育和演化、推进水产育种乃至材料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刘新雨的项目聚焦软体动物贝壳发育区内关键细胞类群的生物学功能,深入解析关键基因对贝壳表型的影响机制。预期结果有望深入解析软体动物贝壳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并且有助于推动贝壳相关性状的优良品种培育。
王充与赵美华获大赛铜奖的参赛项目分别为“异常台风预报技术攻关”和“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全球海洋要素预报研究”。以上项目聚焦海洋开发与应用,充分融合海洋科学与人工智能,提出了异常快速增强台风预报方法和海洋多要素联合预报方法。这些研究突破了传统方法在极端事件预报和多要素耦合预报中的关键瓶颈,为异常台风与海洋要素的预报发展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和实践方案。
王朝刚,博士后,2024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2024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阶段主要从事牡蛎温度适应性状解析和遗传育种,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研究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Communications Biology、iScience等权威刊物。
刘新雨,博士后,2024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2024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阶段主要从事软体动物早期贝壳发育相关研究工作,成果发表于Developmental Biology等权威期刊。
王充,博士后,2024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2024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团队。其博士阶段主要从事基于遥感和人工智能的台风监测预报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Monthly Weather Review、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等权威刊物。
赵美华,博士后,2023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24年7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团队。其博士阶段主要从事基于深度学习的3D形状理解、补全、重建和无监督生成等相关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Neurocomputing、IEEE Sensors Journal等权威刊物。
附件下载: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