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牵头4项目获202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1月7日,202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广西北海举行,海洋所牵头完成的4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是俞志明研究员负责完成的“我国近海富营养化形成机制、评价与防灾减灾关键技术”以及孙建明研究员负责完成的“智能化过程控制循环水养虾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是王鹏研究员负责完成的“快速、多靶标、高灵敏度的海洋腐蚀微生物检测技术”以及秦玉坤副研究员负责完成的“新型海洋甲壳源农用杀线剂的创制与应用”。

“我国近海富营养化形成机制、评价与防灾减灾关键技术”项目在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历经20多年的科技攻关,取得了海洋富营养化研究的多项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成果揭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双重压力下,我国近海典型水域富营养化形成机制与变化特点;构建了我国近海新一代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实现了我国近海富营养化由水质评价向生态系统评价的跨越;制定了一系列现行标准、规范,指导支撑了我国近海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的业务化监测;建立了陆海双控的富营养化协同防治方法,创新发展了近海富营养化防治新材料,形成了“机制-评价-监测-防控”全链条、系统性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海洋环保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智能化过程控制循环水养虾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历时7年研究攻关,开创性地提出“清水养虾”“过程控制”等理论,创建了“以浊度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化过程控制循环水养虾工艺,发明了一系列循环水养虾专用设施设备,实现了循环水清水养虾,养殖单产可达到17.8 kg/m3,每年可养殖凡纳滨对虾8茬,循环水养虾工程系统可达到养殖单产节能30.9%,节约饲料10%,尾水滤渣资源化利用95%以上,氮排放减少87.2%,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相关成果获得授权专利1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0件,获得软件著作权7项,发表文章15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2个。2023年该成果经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鉴定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经中国农学会审定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

“快速、多靶标、高灵敏度的海洋腐蚀微生物检测技术”项目针对海洋腐蚀微生物检测方法中涉及的界面摩擦产电增强机制、微生物识别差异特征、信号反馈增强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发了基于摩擦电效应的便携式腐蚀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率先提出了基于高熵中间层调控的摩擦产电性能提升机制,构建了基于均相识别阵列的腐蚀微生物多靶标检测方法以及基于CRISPA-Cas14a的高灵敏微生物检测方法,发现了新型识别材料与腐蚀微生物的差异化结合特征以及基于Cas14a酶的RNA触发激活反式切割活性特征。检测技术的开发对于海洋环境腐蚀等级评估、工程腐蚀失效分析、及微生物腐蚀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新型海洋甲壳源农用杀线剂的创制与应用”项目针对植物线虫病害防治难题,深入研究了海洋甲壳素资源的绿色转化与精准衍生化策略与方法,发掘了其在植物根结线虫防控方面的应用潜力。开发的相关产品及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目拓宽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应用领域,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是2011年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设立的全国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科技奖励。奖项旨在鼓励海洋科技创新,表彰在海洋工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等各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202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共授奖47个项目,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32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