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南海北部冷泉生态环境科学调查、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建设”任务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青岛召开
4月15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南海北部冷泉生态环境科学调查、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建设”任务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青岛顺利召开。项目专家组由陈宜瑜院士、张偲院士、庄志猛研究员、张鑫研究员、冯景春教授、张东声研究员、李江涛教授、孙治雷研究员和杨雅萍正高级工程师组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业务主管崔燚,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数学与交叉科学处处长沈连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沙忠利,以及各承担单位相关负责人、科研骨干等40余人参加会议。
沙忠利副所长代表任务牵头单位致辞,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长期支持,表示海洋所将充分发挥承担单位在项目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全力为任务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崔燚代表项目主管部门发言,介绍了任务立项背景,对后续组织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沈连成代表任务推荐单位发言,表示中国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对项目实施提供支持并全程监督。
任务负责人王敏晓研究员围绕任务背景、任务目标、预期成果、工作内容、工作方案、数据汇交等方面对任务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各子任务负责人汇报了任务分工和具体工作方案。与会专家组对项目组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重点对任务的研究目标、考核指标及考核方式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同时指出了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为任务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专家组形成了论证意见,认为任务实施方案合理可行,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到位,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陈宜瑜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希望任务团队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突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任务属性,做好调查、采好样品、获取更为翔实的数据、真正体现增量,为后续冷泉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任务简介:“南海北部冷泉生态环境科学调查、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建设”任务于2024年成功立项,聚焦深海可燃冰开发生态安全和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国家需求,开展海马冷泉和F站位冷泉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调查。系统整合生态系统生物和环境分布规律,揭示甲烷喷发对生态系统的塑造以及生物对甲烷的过滤潜力,推动建立生物资源库和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与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将为可燃冰的绿色开发、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和重大科学认知提供支撑。
附件下载: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