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领导
所长

  王凡,男,1967年1月出生,山东文登人,物理海洋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

1985年至1995年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2000年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04年英国国家海洋科学中心访问学者。1998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99年起任研究员;2001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001年至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开放实验室主任;2006年至2011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至2011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2022年9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2021年3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长期开展海洋环流与全球变化前沿交叉研究,是我国深海环流调查研究和人工智能海洋学前沿方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和重大项目、科技部863、973和重点研发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在深海大洋动力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观测突破、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组织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系统揭示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和深层环流结构及变异机制,揭示暖池次表层多尺度温盐结构和变异规律,阐明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环境协同演变规律和全球海洋热力动力响应加速趋势,率先组织开展“印太交汇区”海洋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系列成果在Nature及其子刊(8篇)、Science子刊(2篇)、National Science Review(2篇)等期刊发表,出版国际首部人工智能海洋学英文专著,成果被广泛引用。先后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排名第2)、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第2各1项)、海洋工程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1)。入选首批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凡潜心推动海洋科学交叉研究、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牵头发起多项印太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和人工智能海洋学国际合作计划,打造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科教融合育人体系,锻造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海大洋环流动力学及交叉研究团队。

主要学术兼职:国务院海洋科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计划(NPOCE)主席,联合国“科学十年”首批国际合作计划—人工智能赋能海洋观测与预测(MOSAIC)负责人,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多重胁迫下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HOMES)负责人,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SCOR)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