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专题营|走近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探寻海洋奥秘

  720日, 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海洋科学专题营的110多名营员和老师走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近距离感受这所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海洋所座落于美丽的青岛汇泉湾畔

专题营负责人王敏介绍海洋所

营员认真聆听

  在综合楼学术报告厅,海洋科学专题营负责人王敏从历史发展、人才队伍、成果产出、未来规划等方面向营员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展示了近年来海洋所在深海探测及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并欢迎同学们将来到海洋所学习深造。      

走近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馆

  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目前收藏各类海洋生物标本82余万号,是我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98年,是一座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生物分类研究、海洋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标本馆。 营员们一边参观,一边被类型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所吸引和惊叹。看看都有哪些有意思的海洋生物标本吧!   

  栉棘骨螺——“维纳斯的梳子” 

骨螺标本

栉棘骨螺

栉棘骨螺

    栉棘骨螺也叫维纳斯骨螺,外形精巧而华美,据说在希腊神话中爱神维纳斯常用骨螺来梳理她的秀发,因此把它称为“维纳斯女神的梳子”。         

  砗磲——世界上最大型的贝壳

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内的砗磲

  砗磲是世界上最大型的贝壳,最大的砗磲长可达1.8米左右。它有数条像被车轮碾压过的深沟道,所以叫它“车渠”,又因为它坚韧如石,所以在车渠旁加“石”——“砗磲”。西方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中,孕育女神维纳斯诞生的贝壳就是砗磲。     

  生发石

生发石

生发石

  石头上“长”满了浓密花白的“头发”,犹如白发老翁,逼真的样子让人大吃一惊。实际上,它们不是头发,是一种藻类的茎。这种藻类叫大伞藻,它们在海水里活着的时候长着像睡莲一样的绿叶,用茎基部的假根附着在石头上。死亡后,叶子脱落,钙化的茎仍附着在石头上,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珊瑚 

红珊瑚

深海采集的红珊瑚

  珊瑚是腔肠动物。活珊瑚虫有吸收钙质制造骨骼的本领,活的珊瑚虫死去,新的不断生长,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珊瑚。红珊瑚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生长一公分需要20年的时间,三千年才能生长一公斤。因其色彩、质地尤显珍贵且数量稀少可以与翡翠、宝石媲美。     

  海肠——古代的味精

海肠标本

  海肠子的学名单环螠,是一种长圆筒形软体动物。据说在古代还没有味精的时候,有一位厨师做出的菜总是要比别人鲜美许多,其它厨师想破脑袋也不得其要领。直到这位厨师年老不做的时候,才慢慢透露出其中的奥妙,就是用干海肠磨成的粉来调味提鲜,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味精。     

  标本馆内还有众多非常珍贵有趣的海洋标本,比如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先生的童鱼标本,世界上只有两号的盲鼬鳚,神似古希腊神话中蛇发女妖的海盘车等等,让营员们大开眼界。

童鱼标本

盲鼬鳚标本

海盘标本

荷叶海星标本

 

现代化的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展厅

   在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展厅,科研人员通过交互式触控屏、三维实体球、LED大屏等多媒体形式向营员们介绍了展示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资源、数据产品和专题数据应用,内容包括海洋科学考察船队调查航迹、高分辨率海底地形、近海观测浮标、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应用以及深海科学考察视频等,引发了营员们的强烈兴趣。

科研人员讲解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营员在海洋所合影留念

   经过半天的参观,营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学科布局和突出成果,近距离感受了海洋所的深厚科研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纷纷表示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