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国际标准化;珊瑚基因组与古海洋环境演化 |
---|---|
岗 位: | 研究员/博导 |
部 门: | 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
联系方式: | 0532-82898795 |
电子邮件: | leiyanli@qdio.ac.cn |
个人网页: | http://ir.qdio.ac.cn/profile/leiyanli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理学博士双学位:2005年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命学部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获韩国仁荷大学海洋学部理学博士学位。 现担任国际SCI期刊 Journal of Sea Research 常务副主编,ISO/TC8/WG15 Ocean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海洋负碳排放与碳中和工作组)主管、召集人,PICES(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工作组委员,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主任,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专家等职务。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以及国际标准化研究,开展了微体古生物有孔虫和珊瑚等钙质生物环境适应性及基因组学研究,建立了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技术并标准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制定项目、国家标准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先导专项以及科技部项目等科研课题50余项。牵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海洋调查的国际标准ISO 23040:2021,为我国开展海洋领域的国际谈判和调查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含SCI 50多篇),出版专著5部,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国际标准2部、国家标准7部,行业标准1部(牵头4部,参与5部)。 研究成果获得2021 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2021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2021年海洋科学与技术一等奖、2021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等,曾获2014年瑞士日内瓦大学国际保罗布莱尼曼基金奖 (Paul Brönnimann Foundation)、分别获2022和2012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2022年、2018年、2013年分别获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等。 |
2011-2012: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古海洋学专业,访问学者 2002-2005: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有机体生命学部,获理学博士学位;开展多种生境下(海洋、淡水、土壤和极地)微型和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2004年3月受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AWI)资助,访问学者。 1999-2002:韩国仁荷大学海洋学部,博士研究生和研究助理;开展底栖生纤毛虫的分类学、生态学和生物监测研究。201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4-1997: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硕士研究生;开展海洋纤毛虫分类和生态学研究。 1990-1994: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大学本科。 |
2010年-至今,研究员,2012年 博士生导师,开展有孔虫多样性与全球变化、有孔虫分子进化与实验生态学、国际标准化、珊瑚基因组与古海洋环境演化研究; 2005-2010:回国至中科院海洋所工作,副研究员,开展海洋微型底栖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相关研究。 |
2021.07-至今, 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Sea Research常务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 2023.10-至今,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ISO/TC8/WG15工作组主管,召集人 (Manager, Convenor) 2024.5-至今, PICES(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工作组委员 2020.1-至今, 国外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印度洋底栖生物多样性专刊副主编 2017.4-至今,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海洋技术ISO/TC 8/SC 13分委会委员 (Committee member) 2018.06-至今,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WoRMS世界海洋物种中国海域有孔虫物种查证专家 2019.6-至今,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底勘查与开发分会常务理事 2016.1-至今, 海洋与湖沼学会底栖动物学分会理事 2015.4-至今, 中国动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分会理事 2012.1-至今,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分会理事 2014.1-至今, 中国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2019.5-至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七届编委会编委 2023.10-至今, 山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
1、ISO/TC8/WG15 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海洋负碳排放与碳中和国际标准直属工作组项目, 2023.10-2026.12, 主持,在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海底栖有孔虫基础生物学和壳体化学特征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研究(41976058), 2020.01-2023.12, 64万元,主持,已结题。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浅水底栖有孔虫的生物学特性、18O和Mg/Ca的温盐效应:野外调查与室内培养实验协同研究(41476043), 2015.01-2018.12, 93万元, 主持,已结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山东泥楔”成因及山东半岛万年来气候演化的研究—山东半岛近岸泥质沉积区现生有孔虫的分布和环境指示(U1906211), 2020.01-2023.12, 80万元, 主持,在研.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海现生底栖有孔虫的多样性与生态分布,50年的区系演变能否解释全球变化?(41176132), 2012.01-2015.12, 71万元,主持,已结题. 6、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羽状流再沉积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和预测,2022.11-2026.10, 363万元, 主持,在研. 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晚新生代微体古生物系统演化及环境耦合, 2020.01-2024.12, 110万元, 主持,在研. 8、国际标准制定项目:海洋国际标准“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 2017.11-2021.11, 主持,已结题. 9、国家标准外文版项目:《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GB/T 34656-2017英文编译, 2014.12-2016.12, 主持,已结题. 10、国家标准制定项目: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2014.12-2016.12, 主持,已结题. |
1. Yanli Lei*, Tiegang Li*, Zhimin Jian, Rajiv Nigam (2017).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in intertidal zone of the Yellow Sea, PR China: Correlations with Sediment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133: 1-20.JCR: Q1 (SCI, 通讯作者) 2. Yanli Lei*, Tiegang Li*, Rajiv Nigam, Maria Holzmann, Man Lyu (2017).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in the foraminiferAmmonia aomoriensis(Asano, 1951) and it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 study from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PR China.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83: 49-57.JCR: Q1 (SCI, 通讯作者) 3. Yan Li Lei, Tie Gang Li*, Hongsheng Bi, Wen Lin Cui, Wen Peng Song, Ji Ye Li, Cheng Chun Li (2015). Response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to the 2011 oil spill in the Bohai Sea, PR China.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96: 245-260.JCR: Q1 (SCI, 通讯作者) 4. Yanli Lei*, Chengchun Li, Tiegang Li, Zhimin Jia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food concentration on ingestion rates of Quinqueloculina seminula on the diatom Nitzschia closterium, Journal of Foraminiferal Research, 2019, 49(1): 3-10.JCR: Q2 (SCI, 通讯作者) 5. Yan-Li Lei*, Karen Stumm, Stephen A. Wickham, Ulrike-G. Berninger, Distributions and Biomass of Benthic Ciliates, Foraminifera and Amoeboid Protists in Marine, Brackish and Freshwater Sediments, Journal of Eukaryotic Microbiology, 2014, 61: 493-508.JCR: Q2 (SCI, 通讯作者) 6. Tianzhen Wu, Yanli Lei*, Zhimin Jian*, Amplification of Immune Genes in Ancient Stony Corals for Adapting to Unstable Marine Environments, Ocean-Land-Atmosphere Research, 2024, 3(2024): 1-13. (Science Partner Journals, 通讯作者) 7. Shuaishuai Dong, Yanli Lei*, Tiegang Li, Yifei Cao, Kuidong Xu, Biocalcification crisi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under ocean acidification, Geoscience Frontiers, 2023, 14(2023): 101622. JCR: Q1 (SCI, 通讯作者) 8. Yifei Cao, Yanli Lei*, James Kar–Hei Fang, Tiegang Li*, Molecular diversity of foraminiferal eDNA in sediment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from the Yellow Se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42: 109294. JCR: Q1 (SCI, 通讯作者) 9. Tianzhen Wu, Yanli Lei*, Zhimin Jian*, DNA repair-related genes are the key for stony coral ancestors to survive under elevated levels of UVR,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3, 10: 1-9.JCR: Q1 (SCI, 通讯作者) 10. Shuaishuai Dong, Yanli Lei*, Hongsheng Bi, Kuidong Xu, Tiegang Li*, Zhimin Jian*, Biological Response of Planktic Foraminifera to Decline in Seawater pH, Biology, 2023, 11(98): 1-12.JCR: Q1 (SCI, 通讯作者) |
国际专著 1. Yanli Lei, Tiegang Li, Atla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China Seas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Springer-Verlag GmbH, Germany and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16, 399 pp. 国际标准 2. ISO 23040:2021 Marine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IA) —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sediments in seabed areas — Survey of interstitial biota. ISO copyright office, Geneva, Switzerland, 1-102pp. ICS 07.080; 13.020.99; 47.020.99. (第一编制人) 3. ISO 22787:2023 Marine technology — Marine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IA)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biotic survey in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 General principles and definitions. ISO copyright office, Geneva, Switzerland, 1-22pp. ICS 13.020.30. (合作编制人) 国家标准 4. 国家标准GB/T 3465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2017, 1-106页, 212千字. (第一编制人) 5. 国家标准外文版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ecifications for marine sediment interstitial biota survey GB/T 34656—2017. Standard Press of China 2021, Beijing, 1-153pp. NUBN: 155066.7-58794. (第一编制人) 6. 国家标准GB/T 42629.3-2023《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环境调查规程 第3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参与编制人) 行业标准 7. HY/T14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2011.1-30页, 65千字. (第一编制人) |
1. 国家发明专利:类彦立,李铁刚(2016).推式定量分层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 201210305266.8 2. 国家发明专利:李铁刚,类彦立(2016).摇杆式螺旋定量分层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专利号ZL. 201210305268.7 3. 实用新型专利:类彦立,李铁刚(2012).摇杆式螺旋定量分层取样器.专利号ZL. 201220422505.3 4. 实用新型专利:李铁刚,类彦立(2012).推式定量分层取样器.专利号ZL. 201220424708.6 5. 国家发明专利:类彦立,李铁刚(2017).深海有孔虫的微体标本定量纯化和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201711430803.0 (已受理) 6. 国家发明专利:类彦立,李铁刚(2018).深海有孔虫的内腔磨片快速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1810189076.1 (已受理) |
1. 中国海洋学会 2021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我国主持制定首项海洋调查国际标准发布”, 2022.排名一 2.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2021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我国主持制定的首项海洋调查国际标准正式发布”,2022.排名一 3. 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热带西太平洋典型地质过程与环境演变“,排名六 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1年度重大成果奖励“主持制定并发布我国首项ISO海洋调查国际标准”,2022.排名一 5. 山东省2021年度高水平标准化奖励“国际标准ISO 23040:2021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 2022.省级.排名一 6. 青岛市2022年度标准化资助奖励“ISO 23040:2021 Marine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IA) —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sediments in seabed areas — Survey of interstitial biota”,2023. 市级,排名一 7. 2018年度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一等奖), 2018.市级,排名一 8. 2014年度国际保罗布莱尼曼基金奖/Paul Brnnimann Foundation(一等奖), 2014.国家级,排名一 9. 2013年度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一等奖), 2013.市级,排名一 10. 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2.“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制定及多样性研究”,省级,排名二 |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