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物理海洋、海洋遥感 |
---|---|
岗 位: | 研究员/博导 |
部 门: | 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联系方式: | 0532-82898352 |
电子邮件: | yongsheng.xu@qdio.ac.cn,yongsheng.xu@alumni.caltech.edu |
个人网页: | http://people.ucas.edu.cn/~yongshengxu |
徐永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学院 “BR计划”(A类)。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海洋动力学、海洋遥感、气候变化和海洋观测等多个方面。徐永生主持了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专项和国防科工委项目等。他在海洋能量输入、级联、传递、耗散和平衡等关键过程和机理的研究上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他与联合团队成功研制了国际首颗Ka频段高分辨顺轨干涉SAR测流卫星载荷,并成功研发了美国禁运的海洋仪器(深海逆式回声仪)。此外,他们开发的先进GNSS浮标海浪观测技术获得了国际媒体的专访报道。目前,徐永生团队正在研究的诸多问题入选了十大海洋科学前沿和工程技术难题,包括顺轨干涉测流、三维高分遥感、海洋能量串级和海洋能量深向传递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
2001.09 - 2006.09 美国罗德岛大学物理海洋学 理学博士 1993.09 - 1997.07 复旦大学 物理学-光学 理学硕士 |
2012.01 - 至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2009.06 - 2012.01 美国航空航天局JPL实验室 博士后 2008.10 - 2009.06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 博士后 2006.10 - 2008.10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博士后 1997.07 - 2001.09 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顺轨干涉SAR海面矢量流场探测及水下三维流场重构技术研究”(2023.01-2026.12,303万),主持 2.汉江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PIES的海洋环境数据的反演、获取与应用技术研究”,(2025.01-2026.6,45万),主持 3.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课题,“机载沿轨数据融合与(亚)中尺度涡旋信号提取”(2023.06-2025.12,80万),主持 4.航天科工集团项目,“海洋亚中尺度过程的遥感观测与研究”(2021.01-2024.12,110万),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世界典型半封闭海域卫星测高数据非潮汐高频信号去混淆研究”(2017.01-2021.12,80万),主持 6.国家海洋局项目,全球变化专项(2014.01-2018.12, 260万),主持 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深海逆式回声仪(2013.01-2017.12,464万),主持 8.山东省重大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工程课题,逆式回声仪的实时通讯(2016.01-2019.12,185万),主持 9.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航天系统部背景预研项目(2019.01-2021.12,100万), 主持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对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2014.01-2017.12,77万),主持 11.中科院‘BR计划’(A类),物理海洋与遥感(2013.01-2017.12,200万), 主持 12.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山东近海流场重构(2014.01-2017.12,50万) ,主持 1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预研课(2019.01-2021.12, 91.4万), 主持 14.科技部重点专项,新型海洋微波遥感探测机理与模型研究(2016.01-2020.12,2600万),参加 1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 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2020-2024,5200万), 参加 16.科技部重大问题预研项目,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预研究(2020.01-2023.12,2298万),参加 17.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动力过程(2015.01-2020.12, 1200万),参加 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基金,物理海洋与气候(2017.01-2020.12, 2000万),参加 19.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航天系统部背景预研项目(2019.01-2021-12,586万),参加 20.科技部973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2013.01-2017.12,2500万),参加 |
1. Han,J., Xu,Y*., et al. Deep kinetic energy response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2024.129(10): e2024JC020951. 相关报道:http://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10/t20241003_7393585.html 2. N,Skanupong., Xu,Y*., et al.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forecast.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24.19(12). 相关报道:http://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11/t20241112_7438017.html 3. Yang, L.,Xu,Y*., et al. Retrieval of Ocean Wave Characteristics via Single-Frequency Time-Differenced Carrier Phases From GNSS Buoy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24.62. 相关报道:http://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04/t20240427_7135820.html http://qdio.cas.cn/2019Ver/News/kyjz/202404/t20240402_7067782.htmlhttps://spectrum.ieee.org/ocean-buoy 4. Zhao,D.,Xu,Y*., et al. Global chlorophyll distribution induced by mesoscale eddie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21.254. 相关报道:http://www.qnlm.ac/page?a=5&b=2&c=261&d=1&p=detail. 5. Li,H.,Xu,Y*.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inverse kinetic energy cascade in the Antarctic. J. Phys. Oceanogr.2021.51.相关报道:http://www.cas.cn/syky/202102/t20210224_4778586.shtml?from=singlemessage 6. Li,Y.,Xu,Y*. Penetration depth of diapycnal mixing generated by wind stress and flow over topography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J. Geophys. Res. Oceans.2015.119: 5501-5514. 7.Xu,Y., L-L Fu. The effects of altimeter instrument noise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wavenumber spectrum of sea surface height. J. Phys. Oceanogr.2012.42:2229-2233. 8.Xu,Y., L-L Fu, et al. The global characteristics of wavenumber spectrum of ocean surface wind. J. Phys. Oceanogr.2011. 41:1576-1582. 9.Xu,Y., L-L Fu. Global variability of the wavenumber spectrum of oceanic mesoscale turbulence.J. Phys. Oceanogr.2011. 41:802-809. 10.Xu,Y., D.R.Watts, et al. Fundamental-mode basin oscillations in the Japan/East Sea Geophys. Res. Lett.2007.34:L04605. |
1.崂山国家实验室。机载干涉成像高度计平台与基线误差校正系统,权利所得方式:原始取得,权力范围:全部权力,登记号:2024SR1609767.授权日期:2024-10-25,国家版权局 2.崂山国家实验室。亚中尺度涡识别系统,权利所得方式:原始取得,权力范围:全部权力,登记号:2024SR1611965.授权日期:2024-10-25,国家版权局 3.杨磊,徐永生。时空谱统一的海洋成像雷达高度计定标检验方法,专利号:ZL202010342395.9 ,授权日:2023-05-09 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ISOP技术的海洋温盐场重构与分析系统,权利所得方式:原始取得,权力范围:全部权力,登记号:2023SR0917830.授权日期:2023-03-31,国家版权局 5.黄超,徐永生,李宏杰。海洋能量计串级计算软件,权利取得方式:原始取得,权利范围:全部权利,登记号:2019SR0649191. 授权日期:2019-02-06,国家版权局 6.赵丹丹,徐永生,黄超,高乐。识别海洋锋的软件,权利取得方式:原始取得,权利范围:全部权利,登记号:2019SR0733806. 授权日期:2019-03-12,国家版权局 |
2015.01 - 至今 《海洋工程》编辑委员会 编委成员 2005.01 - 至今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会员 2004.01 - 至今 美国气象学会 会员 |
2013 中国科学院“BR计划”(A类) 2013 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 2009 Caltech Scholar,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古镇口园区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88号 南海路园区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科考船码头基地: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东路8号 |
邮编:266000 邮件:iocas@qdio.ac.cn 电话:0532-82898611 传真:0532-8289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