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科学群星闪耀时——刘瑞玉

刘瑞玉(1922-2012),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系统阐述了中国各海底栖生物组成、分布、群落和生态特点;首次搞清对虾生活史,推动全国对虾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发展。刘瑞玉常说“活一天就要干一天的工作”,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

他让中国人实现了“吃大虾自由”,自己却常年把方便面当作一日三餐。

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不谈节假日也不谈周末,只说自己的人生哲学是“活一天工作一天”。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刘瑞玉。

在几十年前,吃对虾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件“奢侈”事。当时,获得对虾只能依靠野生捕捞。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刘瑞玉和同事着手开展中国对虾人工育苗的研究,首次搞清了其产卵习性和生活史,并于1960年在室内人工养殖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仔虾。在他的指导下,1981年,我国实现了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批量生产,掀起了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的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创下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出口量、育苗量3个世界第一。对虾也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见美食。

刘瑞玉是出名的工作狂,他总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常把方便面当作主餐;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他躺在病床上也要审稿子、改论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虚弱地说:“一定要告诉我,我还剩多少时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安排……”

2012年6月14日,刘瑞玉在病床上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心愿。为使海洋生物学后继有人,连说话都困难的刘瑞玉用颤抖的手在毕生积蓄100万元捐赠协议上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用于设立“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学金”。

刘瑞玉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的神圣诺言。

视频来源:科学网